非遗+知识产权 拓展非遗保护新路径

2月27日,在大连(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东北财经大学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大连(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沙龙。

活动现场,大连(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邵立新重点向现场嘉宾介绍保护中心主要业务职能。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王晓瑞介绍我市非遗保护重点工作、最新发展、取得成效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强调非遗应克服主体不清晰、活态传承、保护与创新难平衡、历史上长期存在等现实挑战,要在争取作品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地理标志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增强非遗保护力量、拓展保护手段,推动其市场化发展、产业化做强,为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和其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大连市文化馆(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部主任孔庆印详细介绍我市非遗传承工作的基本情况;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韵江分享非遗与文旅产业结合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高家骥分享艺术设计产业中非遗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成果;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单鹏分享非遗资源利用与数字科技赋能文化创新的最新实践成果;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版权经理盛小凡介绍辽宁省非遗版权服务平台相关功能;大连(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高级知识产权师汪嵩讲解非遗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要点。现场非遗传承人围绕共同关心的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知识、非遗产业转化策略等问题与嘉宾现场问答交流,气氛热烈。

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着力抓非遗保护体系建设,多举措开展非遗保护工作。贯彻和制定实施非遗保护法、非遗保护条例、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意见、非遗工坊建设指南等法规政策,不仅完善了四级非遗名录,对重要的非遗项目进行认定和保护,支持和资助非遗传承人,确保其技艺和知识得以传承,更重要的是加强与部门间、与高校间、与企业间、与科研院所间等合作和交流,普及非遗知识,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培育非遗工作生态。

2024年,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版权知识培训班,与市教育局联合举办“非遗少年说”演讲活动,在大连工业大学建立东北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科专业”,在大连医科大学开设非遗微专业课,非遗纳入大连职技术学院思政课,在东北财经大学、大连艺术学院、金普新区明德高中、龙王塘小学等大中小学选修、校本课等。


来源: 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